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年广东省高考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以下简称“3+x方案)试点;2001年全国推行“3+X方案。“x是指物、化、生、政、史、地或综合科目中的一门或几门。综合科目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不分文理的综合或专科综合,它是一种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的测试。
高考制度改革影响深远,必须充分考虑对基础教育的巨大导向作用。“3+x方案虽然有很大进步,但如果实施不当,则极易在学生中引发普遍、严重的偏科现象,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试就如何解决“3+x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3+x”方案进行初步探索。
高考改革方案同时提出,“3+x”突出“3+综合科目”,“3也要突出能力、突出应用。鼓励开展综合能力测试,以支持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高考内容将更加注重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命题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但是,在广东省“3+x试点中,考生90%选择了“3+1,并且在科目选择上也极不平衡,选物理者极多,选生物、地理者极少;高中低年级甚至初中也出现了偏科倾向。有专家表示,在设计这一方案时,尽管也考虑了可能会产生的偏科问题,但未料到会这么严重。这是因为实施“3+x方案,对考生来说,选考科目十分重要,如果此科目达不到分数线则断无被录取的可能。为了提高被录取的保险系数,绝大多数考生都会自然地或在家长、教师和学校的要求或限制下将“x选为“1。由于综合科目的命题和考试比较灵活,习惯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教师和学生对这种融汇贯通无把握,一般也会敬而远之。
可以说,“3+x方案试点中实际已基本演变成为“3+1模式。“3+1模式会对中学教育产生明显的、长期的负面影响。学校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可能过早把学生分为“物理班”、“化学班”等。一些非重点中学由于各科师资力量不均衡而可能取消一些科目,限制学生的选择;甚至根据学校的强项,强制学生统一选择某一科目,违背教育“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进而向创办擅长某一科目的“特色”学校发展。学生则必然会千方百计根据所选科目择校、转学或课余参加“特色”学校的补习。面对现实,高二、高一学生甚至初中学生将不得不及早考虑自己的专业意向,并把主要精力投入某一科目,偏废其他科目。
中学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基础教育,其目的和任务并不是对学生进行定型化的塑造,而是要培养学生在今后社会的变化发展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的素质。
学生在志向、兴趣、潜力尚难确定的时期过早地在学科上专一化,就难以具备现代人才培养所要求的较宽泛的知识面,就会束缚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就会有碍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学生日后发展缺乏后劲,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无论是从学生的成长还是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看都是巨大的损失。
从学科本身发展看,当今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且以综合为主,许多学科在不同学科交叉点上相继出现。适应这一趋势,加强相关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将人才培养由知识型、专才型向能力型、通才型、复合型方向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战略和目标的当然选择。美国的大学教育以培养个性化的人才为目标,进行广泛的自由教育,使学生学习自我发现的本领;研究生院才进行专业教育。我国复旦大学等高校已开始在部分专业尝试实施宽口径的素质教育,即学生在大学前两年进行不分专业的广泛的多学科学习,后两年再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和潜在能力分专业学习,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在2001年全国推行“3+x”方案之前,应当在“x”上做好文章,尽快研究实施“3+综合科目”模式。综合科目当然不是政、史、地、生、理、化等科目的“冷拼盘”,而是各种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十全大补汤”。当然,实施“3+综合科目”模式需要做很多基础性工作。目前,教育部已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考题,以突破多年来形成的旧模式;今年也将对保送生全面进行综合能力测试以积累经验。此外,课程体系的调整、教材的改革、教学大纲的修订、复合型教师的培养等工作也需要抓紧进行。
之所以应尽快实施“3+综合科目”模式,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目前的高中毕业会考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高考从学科结构完整、基础知识扎实的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中再次选优。我们知道,实施“3+x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它必须在中学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认真组织好高中会考的基础上进行,然而中学重高考轻会考、会考一手软、高考一手硬已十分普遍。不少学生“3+1之外的科目一塌糊涂,这其实是基础教育整体质量的下滑。如果“3+x”实质上变为“3+1,那么作为高中毕业水平考试的会考制度将不可避免地被进一步扭曲,中学随意删除高考不考科目、会考作弊、大量会考不合格但却“术业有专攻”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考考场等现象将愈演愈烈。
高考必须体现国家教育政策导向,高考是国家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调控手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最关键、最现实的步骤就是建立符合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的高考制度。实施“3+综合科目”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等高考内容改革的原则。既通过知识的广泛性保证教学大纲的落实;又通过对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摈弃题海战术,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把书读活。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科所高教研究室)